“这四十年我们努力过了,未来的四十年是你们的了,加油呀!未来的科学家们!”
“奶奶,谢谢您们为我们创造出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改革开放在路上,我们也会毅然上路,未来的四十年我们来!”
这是昨天下午在天津市养老院开展“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宣讲对谈会”结束后,一位奶奶拉着我的手走出活动室时对我说的话。
在开展创新党建百项活动中,物理科学学院2018级硕士第二党支部与天津市养老院老人党支部结成对子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学生党员与老人党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展开跨世纪的对话。
11月24日,学院党校组织全体学员赴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我支部与老人党员支部讨论借此机会带回来展览的照片影视资料并在养老院开展关于改革开放的对谈会。2018年11月30日下午,我支部与养老院合作的首次活动“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宣讲对谈会”圆满开展。
天津市养老院的院领导对我们的活动非常重视。活动开始,院长对支部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代表因事未能参加活动的刘书记表示对我们支部与养老院支部合作开展的党建活动的支持与重视。
支部书记王艺驰说:“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是一个巧妙的时间将在坐的爷爷奶奶党员们跟我们年轻党员联系起来,四十年前爷爷奶奶们也就差不多我们这个年纪,站在时间轴两个端点的,四十年后的我们接过您们的接力棒,务实前行。”
活动中,我们分别从军事国防建设、经济方面、科技创新三个方面来分享改革40周年的变化。
1、习主席给8名入伍南开学子的回信与我国军事的发展
党支部宣传委员刘灿负责讲解这个部分,向爷爷奶奶介绍了在展馆内陈放的习主席给8名入伍南开学子的回信,并诵读了习主席回信的内容。
“你们好!我看了来信,得知你们怀揣着从军报国的理想,暂别校园、投身军营,你们的这种志向和激情,让我感到很欣慰。
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抗战时期,许多南开学子就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如今,你们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广大有志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
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针对我国军队建设,军备发展做了阐述,向爷爷奶奶们分享在国家博物馆拍摄到的照片资料。
2、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济篇
支部组织委员余莹凤带来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方面的对比概述,结合数据与身边生活展现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
从我国GDP的变化直观的看经济增长,从农村改革的推进看中国美丽新乡村的变化,从基础设施建设来体现经济实力,还从人民衣食住行的细节处来看经济增长带来的变化,最后回顾了我党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发展史,对未来提出新展望。
正如余莹凤同学说到:“四十年前的我们从没有想到过现今的社会如此繁华,生活如此美好,正如现在我也无法想象的出四十年后我们的祖国将是如何的强大,我们的人民将会如何幸福。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未来的路还很长,首先让我们将掌声送给在座老党员的爷爷奶奶们,感谢您们创造了现在美好的生活,未来,我们来!”
3、科技创新支撑强国梦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
支部纪检委员王祥杰同学引用毛主席的诗词开篇,带来了对我国创新科技的介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毛主席曾许下的宏愿已经实现。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相继发射成功,“上九天揽月”已不再是难事;蛟龙号的下潜作业深度可达7000米,是目前世界上载人潜水器可下潜的最深深度,“可下五洋捉鳖”也不再仅仅是一句诗词。1994年就提出构想并建造的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可让我国在这个领域在全世界保持至少20年的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支撑强国梦,习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在与老人们合影留念后,此活动圆满结束。就如同文章开端的对话,这是接力棒的交接,是过去的四十年与未来四十年的对接。我们作为研究生党员要肩负起的不仅仅是科研创新任务,更要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支部自成立以来一直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视党建活动的开展与创新,结合研究生党员身份实事求是的建设党支部、培养新党员。我支部与天津市养老院建立了长期有效机制,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年轻党员与老党员的爷爷奶奶们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期待。
文案:余莹凤
摄影:天津市养老院贾老师、董艳艳